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政务公开> 规划计划

双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 2016-01-12来源: 县发展和改革局 作者: xfzhggj

双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1月

双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双峰县委关于制定双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县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认真总结发展经验,强化谋篇布局,

为建设“富厚新双峰”确立新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经济转型的爬坡过坎时期,必须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趋势特点,准确把握我县发展面临的问题矛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布局,主动适应新常态,充分挖掘新优势,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五个率先”目标。

第一章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极为重要、很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四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和民间融资风险集中爆发期)”的困难局面,以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中央、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站高谋远、励精图治、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定不移地实施“五个率先”战略,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县呈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协调进步的新态势。

1.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5亿元,是2010年的2.04倍,年均增长1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900元,是2010年的2.02倍,年均增长15.1%,高于“十一五”时期3.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5.76亿元,是2010年的2.19倍,年均增长17%,高于“十一五”时期0.7个百分点。全县金融机构存贷规模和总量呈增长态势,存款余额215.16亿元,贷款余额73.58亿元,分别是2010年末的2.08倍、2.46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9%,是2010年的11倍。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15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4.2∶38∶27.8调整为32.1∶39.4∶28.5。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4.03亿元,年均增长4%;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78.66亿元,年均增长13.7%,形成了不锈钢制造、农机制造、制鞋、建材等主导产业,培育了以粮油、辣酱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了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6.76亿元,年均增长11.7%。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始终坚持项目导向,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强力推进一批、开发储备一批”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建成了一大批事关当前和长远的产业项目、基础项目、民生项目。2015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32亿元,是2010年的3.09倍,年均增长33.9%,五年累计完成543.5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91倍。交通:全县16个乡镇实现了100%的通水泥(油)路,894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新建娄新高速公路里程8.9公里。电力:建设220千伏变电站2座,主变2台,容量24万千伏安,110千伏公用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10座。信息:全县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为6.28万户和45.67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5.14万户,与2010年相比,移动电话用户增长41.2%,互联网用户增长77.9%。城建: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0.6平方公里扩大到12.9平方公里,乡镇镇区面积由8.2平方公里扩大到1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0.4%,提高了10.4个百分点。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2.82亿元,治理病险水库212座,解决了34.9 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3万余处。园区建设:经开区面积由1.4平方公里增加至6.37平方公里,产值从35亿增加至100亿元,税收过亿元,2015年在全省产业园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列大湘西板块第5位、全省第27位。

——生态环保凸显新成效。节能降耗大力推进,完成工程减排项目45个,四项约束性污染减排指标按期完成,单位GDP能耗降至0.73吨标煤/万元。农村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森林覆盖率为46.52%。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强县”、“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加快推进“省级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工作。

——人民生活喜获新改善。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领域的资金比例不断提高,共投入11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1.4%。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201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81元,年均增长10.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11元。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为52.8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9.9%;7.01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比2010年末增加2.27万。人均期望寿命72.5岁,比2010年提高了0.5岁。居民储蓄存款从83亿元增加到174.89亿元,是2010年的2.11倍。

——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科技,培育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市级2家;共申请专利673项,专利授权526件,专利转化240项。教育,加快推进“化解城区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新建、维修改造校舍20多万平方米,高考、学考、中考成绩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卫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了县人民医院、妇保院、卫监所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提高了新农合保障水平;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慢性病综合防控措施逐步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独二孩政策稳步实施。商贸文化旅游,大力推进县城和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创建永丰辣酱、国藩溪砚、农机等特色企业品牌建设。成功申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提炼了“耕读天下、富厚日新”的双峰精神。曾国藩故居成为全省人文旅游重要目的地,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成功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石等地的乡村特色旅游方兴未艾。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民生大事实事,保障性住房、安置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明显成效,扶贫开发攻坚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开展“两集中两到位”、“三清单一清理”工作,简政放权效果明显。财税、国企资产管理改革稳步发展。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乡财县管乡用”等财政体制改革稳妥推进。轮岗交流支教、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社会事业改革全面实施。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一批战略投资项目相继落户我县。金融稳步发展,成功组建双峰沪农商村镇银行,引进华融湘江银行和长沙银行,成功改制信用联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全县共有保险公司14家,2015年全县保费收入5.72亿元;打造“诚信双峰”,省人民政府授牌我县为省级金融安全区。对外开放全面拓展,双峰美誉度和知名度有新的提升。

——五个率先构建新格局。“十二五”期间GDP平均增速为10.2%,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15%,高于全市3.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尤其是2012年、2013年,规模工业高速发展,增速在全省排名进入了前20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33.9%,高于全市5.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2个百分点,2011年增速全省排名第一,2012年和2013年增速进入全省前20名。单位GDP能耗为0.73吨标煤/万元,大大低于全市1.37吨标煤/万元的平均水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着力打造“游国藩故里,品湖湘文化”旅游品牌,成功创建省旅游强县,文化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全县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1.8%。根据上述分析,县委提出的“五个率先”的发展战略符合双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各项指标任务基本完成,部分指标在全省或全市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可以预计在“十三五”期末,“五个率先”的发展战略发展任务基本可以实现。

——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一进二访”活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政务公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击“三强”行为、规范权力运行和党员干部行为等制度规定不断完善,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加速形成。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新的要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有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法治建设,全县呈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专栏1:双峰县“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十二五”

规划目标 2015年 “十二五”年均

增长(%)

GDP(亿元) 200 199.5 10.2

人均GDP(元) 20000 22900 15.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6 5.76 1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15 162.32 33.9

五年累计利用外资(万美元) 10000 21887 6.4

五年累计内联引资(亿元) 80 265 22

人口自然增长率(‰) 6.8 7.4 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0 67 14.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6420 16581 10.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550 指标变更,无法比较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4.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 0.73 2014年前没有该指标统计

城镇化率(%) 20 30.4 ----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95 91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0 100 ----

回顾“十二五”发展历程,我县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加快发展步伐,做大经济总量,不断夯实“五个率先”的物质基础。二是牢牢抓住全面小康这个百年目标,着力发挥特色优势,突破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人均均量。三是牢牢抓住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历史机遇,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增进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四是牢牢抓住以人为本这个基本核心,着力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五是牢牢抓住依法治县这个关键环节,着力运用法治思维、法治体制、法治程序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加快步入法治化轨道。

2. “十三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和县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县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型竞争合作将成为发展新趋势。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仍将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全球合作正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但是围绕全球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更加尖锐,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一是科技产业竞争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新技术、新业态为主的产业整合日益深化,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深受“高端回流”和 “中低端分流”双重挤压,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要求日益迫切。二是国际贸易竞争加剧。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发起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设置了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扩大内需带动增长的要求日益迫切。三是地缘战略竞争加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一些国家向我国发起的摩擦贸易上升,一些势力对我国的戒备与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扼杀,我国在统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维护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任务日益艰巨。

国内条件深刻变化,转型升级将成为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严峻考验。一是经济发展加快向更高阶段演化,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宏观调控从注重需求侧管理为主转向供给侧管理为主。二是区域战略加快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更加注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三是国家治理加快向现代化目标推进,更加注重机制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更加注重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治理,更加注重治理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省内发展调整转换,稳中求进将成为发展新基调。我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一带一部”特殊区位。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我省承东启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凸显。全球和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我省由沿海开放的内陆变为内陆开放的前沿。在消费主导型的需求结构、服务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城镇主导型的城乡结构形成过程中,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高度融合、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融合,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必然带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加快发展。我省具有文化科教诸多优势,正处于创新活力迸发期。

县内机遇挑战并存,建设富厚新双峰将成为新目标。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我县成功跻身全省第二轮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农机产业发展列入省级调度层面;我县承接广东佛山不锈钢产业群的转移,天宏不锈钢项目成功落地,产业集群雏形基本形成;制鞋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税收贡献率逐年提升;其他产业发展也保持强劲态势,成效明显。我县的物质技术基础日益雄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信息化日新月异,“五化同步发展”孕育巨大潜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将极大地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激发新的发展动力。这些将为我县加快经济增长提供有利条件。二是政策环境迎来机遇。 “中国制造2025”战略、“互联网+”行动、精准扶贫开发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三角联动”、中部崛起战略等国家层面战略相继实施,随着区域经济布局和重心加快向内地倾斜,加之我省地处“一带一部”,由内陆“洼地”变为开放高地,娄底整体纳入大湘西地区开发范围和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市委提出要以对接大长沙为总抓手,基本建成“二区二中心二城市”。这些将为我县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三是转型升级加速提挡。我县传统产业加速改造升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工业基础更加雄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新的增长点成长壮大,形成多点支撑局面。四是交通优势日趋明显。我县处于“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是娄底市在空间上距长株潭试验区最近的县市。娄邵铁路改造和双峰北站投入营运,沪昆高铁傍境而过,娄新高速穿过北部,沪昆高速、320国道、210省道、334省道贯穿全境,娄衡高速和娄底大道双峰段加速推进,加快双峰融入娄底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和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安张衡铁路、城际轻轨、沪昆高速公路复线和相关干线公路将纳入国家省规划建设中,这些使得我县交通条件将有一个根本性改善。

“十三五”时期,我县也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如稳定增长的挑战,促进投资较快增长难度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较长时间;转型升级的挑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面临不升级则迅速萎缩的现实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竞争激烈;创新驱动的挑战,有利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协调发展的挑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民生需求的挑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如期脱贫任务重难度大;治理能力的挑战,社会治理面临新旧矛盾交织的压力,法治建设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十三五”时期我县仍将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发展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在这一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制定我县“十三五”规划,要尊重发展规律,立足农业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基本县情,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更加注重补齐发展“短板”,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化解社会矛盾,科学确定发展路径,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夺取“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

第二章 指导方针、总体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3.指导思想

制定和实施我县“十三五”规划,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继续实施“五个率先”战略,推进“五化同步”,促进“三量齐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富厚新双峰:基本实现“五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总体要求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县,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遵循以下总体要求。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集中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些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都必须认真谋划和科学把握。同时,突出供给侧改革重点,挖掘需求侧改革潜力。

——贯彻“五个发展”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未来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发展,注重于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协调发展,注重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绿色发展,注重于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开放发展,注重于解决内外联动的问题;共享发展,注重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五个发展”的新理念,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互为条件,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必须坚决贯彻落实。

——坚定“五化同步”新路径。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所在。绿色发展是科学发展必须一以贯之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县两型社会建设全面推开的应有之义。“五化”是有机整体,本质是互动,核心是融合,关键在同步。

——明确“三量齐升”新要求。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体现了规模、速度、质量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统一,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和人民富裕程度。明确“三量齐升”新要求,就是要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提高人均均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把握“五个率先”新内涵。“五个率先”战略是“十二五”时期县委提出的战略任务,在基础夯实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三五”时期“五个率先”战略仍然是助推我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我县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由之路,是我县工作的主基调,必须继续作为重要战略推进。新时期我们要用战略眼光、全局视野和开放胸怀赋予“五个率先”新内涵:在传统农业大县率先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动对接融入大长沙,立足大长沙拓展区定位,努力使我县成为大长沙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基础薄弱地区率先打造优势平台,全方位对接沪昆经济带,成为经济带的一个重要节点;在环长株潭地区率先建设两型社会,充分利用我县作为娄底唯一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功能拓展区的优势,实现产业协同、绿色发展;在人文资源密集地区率先建设文化强县,着力将我县打造成为全国人文旅游重要目的地和全省重要文化产业基地;在省级扶贫开发县率先实现民生小康,重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争在大湘西板块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要求,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发展。“十三五”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设定,要守住“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通过深化各项改革措施,转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经济发展引向平衡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轨道上,GDP建议按年均增长8.5%左右确定(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5%、11%和10%左右),到2020年总量达到33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36580元以上,力求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20年超过3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0%,到2020年达到11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到2020年超过13000万美元;财政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8.45亿元;存款余额达到30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20亿元。

——结构调整。“十三五”时期是我县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45:30左右,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超过100%、城镇化率达到45%。

——人民生活。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财富和家庭财产持续增加,增强人民群众对小康社会的切身感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500元,人均储蓄存款超过24000元,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达到100%。

——社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普遍享有优质的公共服务,实现劳有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使就业、医疗、教育、社保、住房和养老等群众关注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人民群众充满幸福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9%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3张以上、每千人老年人床位数达到40张以上,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超过1.5m2。

——生态文明。扎实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系统完整,主体功能优化,山水特色突出,城乡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作用显著发挥,初步建成美丽双峰。单位GDP综合能耗控制在0.62吨标煤/万元,空气水质100%达标,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47%。

——体制机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现代产权制度逐步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制度化成果。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加快建成,执法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专栏2:双峰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202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备注

经济发展 GDP(亿元) 330 8.5 预期性 增速扣除物价

因素

人均GDP(元) 36580 9.8 预期性 增速未扣除物价因素,受GDP增速和人口增长率影响

地方财政收入 8.45 8 预期性 全市平均增速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76.2 12 预期性 根据GDP目标增速测算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18 12 预期性 全市平均增速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370 18 预期性 全市平均增速

结构调整 三次产业比 25:45:30 ---- 预期性 小康目标

城镇化率(%) 45 3 预期性 小康目标

生态环保 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煤) 0.62 -4.5 约束性 小康目标

城镇污水处理率(%) 100 3 约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 约束性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65 ----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47 3 预期性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100 ---- 约束性

改革开放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25500 2 预期性

五年累计内联引资(亿元) 450 5 预期性

社会事业

城镇登记失业率(%) 4.3 ---- 约束性

人均期望寿命(岁) 75 ---- 预期性

高中阶段教育适龄青年入学率(%) 95 ---- 预期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100 ---- 约束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99 ---- 约束性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99 ----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 99 ---- 约束性

总人口(万人) 100 0.7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8000 11 预期性 小康目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2500 8 预期性 小康目标1万元

减贫率 100% ---- 约束性

依法治县。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县的“路线图”,打造法治双峰建设的“升级版”。到2020年,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加快建成,执法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为建设全面小康双峰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第二篇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后劲推动,

为建设“富厚新双峰”打造新引擎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产业联动发展,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章 加快产业升级,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

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为支撑,依托我县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积极适应需求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新趋势,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发展,构建以现代绿色循环型农业为基础、以新型低碳循环型工业为支撑、以现代高效循环型服务业为主体的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6.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思路做大做强做精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大力发展绿色现代农业。着力推进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向农民合作社方向发展。

专栏3 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5个示范乡镇。重点建设印塘乡、锁石镇、青树坪镇、永丰镇、走马街镇等5个示范乡镇。

11个特色农业产业园。青树坪镇蔬菜产业园、杏子铺镇特种种养产业园、永丰镇辣酱产业园、洪山殿镇“林海名贵苗木花卉休闲产业观光园”、蛇形山镇“裕泉特色珍贵花卉苗木产业园”、洪山殿镇“旺林特色油茶产业园”、印塘乡“金和特色油茶产业园”、甘棠镇中药材产业园、沙塘乡“金栀特色木本中药材产业园”、石牛乡“汇元特色楠竹产业园”、九峰山(曾国藩故居)特色森林旅游产业园等。

5大双峰传统农产品。大力发展楠竹、油茶、辣酱、茶叶、淮山等5大传统农产品。

6大涉农片区。建成花卉苗木、林下经济、药材、蔬菜、油菜、名贵水果等6大涉农片区。

“十百千”工程示范点建设。建设10个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示范企业;建设100个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发展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产值千万以上的20个以上)、家庭农场和家庭林场。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产业,全面推进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一体化经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着力推进优质油茶和油菜产业带建设;加快养殖业转型发展,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鼓励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进优质无公害水产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开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等建设,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发展山地生态农业,充分利用森林和林地空间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森工产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依托优势农产品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园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休闲农业特色产品,全面提升休闲农业质量。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一批农产品集散中心、专业交易市场和加工配送中心。突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及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完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将特色农产品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坚持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守耕地红线,做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稳定提升粮食产能,确保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地位不动摇。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农业信息化应用、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构建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体系,加强职业农民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专栏4 现代农业示范工程

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在全县开展以田、土、水、路、林、电、技、管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国家粮食安全。湘米产业园、粮食生产县创建工程、精炼茶油及基地、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基层农机服务站建设、制种基地县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等。

特色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蔬菜标准园建设、珍贵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工程、林木种苗和良种繁育基地、木本粮油基地县建设、名优水果开发、五色糙米加工、药用牡丹基地、

永丰辣酱产业基地、精炼茶油及基地建设项目等。

养殖业转型升级。生态种养殖基地建设、良种繁育项目、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以及建设一批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现代草地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水产品优势区、家庭牧场、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等。

7.打造特色新型工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新型工业体系。抢抓沪昆经济带发展、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湘江新区建设、娄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和娄双大道产业布局机遇,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品牌,推进工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农业机械列入《中国制造2025》和我县列为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的契机,着力推进农机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扶持重点农机企业上市,把我县建设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农机产业基地和全国农机工业强县、全国农机知名品牌示范区。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粮食、木竹、油料、果蔬、畜禽等优势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起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的农产品品牌。着力发展制鞋产业,打造产值100亿元的台资鞋业园。着力发展不锈钢制造业,以天宏不锈钢为龙头,依托园区标准厂房,主动承接广东佛山不锈钢产业转移,发展不锈钢下游产业。着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按照稳固传统优势、扩展新优势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技术进步、联合重组和布局调整优化,进一步加强重点传统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专栏5 支柱产业重点项目

农机制造业。农友集团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和履带式旋耕机、拖拉机、烘干机扩产及智能化制造项目;丰彩大型压面机自动化成套设备生产线;五丰机械年产1万台装载机生产线;俊知自动机械生产线;农机研发中心;农机产业研发检测售后服务平台等项目。

不锈钢制造业。实施“千亿不锈钢产业”战略,与涟钢、冷钢组团,打造中国中部千亿不锈钢产业基地。建设天宏不锈钢高档板材生产线、不锈钢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等。

农产品加工业。优质大米精加工项目;灯塔米业年产1

万吨放心米粉及1万吨雪米饼生产线项目;新红叶年产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及冷链项目;卓越粮油年产10万吨大米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三塘铺镇1万亩黄莲木种植基地;井字镇万亩仙草培育及加工项目;石牛乡茶叶和竹木竹笋精加工等。

制鞋产业。以兴昂鞋业、荣诚鞋业为龙头,打造产值100亿台资鞋业园。

新兴特色产业培育工程。

新能源:着力建设五丰机械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

生物医药:以威嘉生物、伍星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为产业基础和主要载体,积极开发下游产品与新产品,将生物医药业做成我县制造业新的亮点,建设动能生物蛋白、软骨素胶囊片剂和果胶生产线项目;甜菊糖生产线项目;辣椒红生产线项目;青蒿素加工项目;黄栀子培育加工项目;肝素纳生产线项目;雅龙生物项目等。

特种纸材制造:以正佳特种材料为龙头,开发新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入具有战略投资的大项目、大企业。

传统产业升级。三塘铺三铸产业升级改造;梓门桥黄金采掘选矿;年产1000万口真不锈钢铸铁锅及精铸铁锅等。

8.推动建设新型园区。产业园区是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扩大开放的优势平台。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速转型的主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主窗口,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功能配套和产城融合;要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做到优惠政策率先在园区实行、行政审批率先在园区简化、办事效率率先在园区提速;要提高园区产业集中度和贡献率,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向园区集中,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经济增长极,把特色工业、现代农业、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园区打造成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我县经济的集中度。同时,按照“一区多园”和飞地经济试点园区的要求,建设工业集中区。

专栏6 一区三园

一区。即双峰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以农机、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粮食、辣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有线电视机顶盒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制鞋为主的加工贸易产业,以不锈钢加工为主的不锈钢产业。同时,在县经开区本部形成农机机电制造产业园、台资制鞋产业园、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不锈钢产业园等“园中园”基础上,建设创新创业园区,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兴建创新企业孵化园。

三园。“青三甘”突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梓门桥镇突出培育新兴产业;娄双大道两侧建设“两型”产业示范园区。

9.构建现代高效服务业。围绕“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目标,加快服务业向创新驱动、多元开放、融合集聚、高端高质的方向发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化产业助推力。紧紧围绕服务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开发金融衍生产品和保险再保险业务,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建立促进企业上市联动机制和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利用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有效整合银行、开发商及社区业主的供给及需求,推广发展社区金融。按照“联动配置”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依托现有的大中型商贸集聚地区,规划布局新型现代化商贸物流集散网点,围绕重要的工农业产地和分销地布局新型现代化商贸交易市场,打造一批整合商贸、物流的综合型现代商贸流通网点,发挥商贸流通网点的关联带动作用,促使全县的商贸物流产业与农业、工业联动发展,构筑“一心、两带、三园、五区”的商贸流通格局。

专栏7 “一心、两带、三园、五区”的商贸流通格局

一心。以县城区为中心。

两带。打造以320国道和娄双大道为主线的两条商贸物流产业经济带。

三园。构建以娄衡高速为依托的工业物流、以娄双大道为依托的商贸物流和以娄邵铁路为依托的铁路综合物流三大园区。

五区。基本形成以太平寺、青三甘、正公祠、香卜坳和贺家坳的五大功能区。

主要目标:建成丰厚物流园、太平寺物流基地、双板桥火车站物流加工配送中心、万村千乡工程配送中心、汽车商贸服务城、家居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娄底中心城区-太平寺-县城物流走廊。实施猪肉产品全程冷链物流工程,支持建设从产地预冷、冷藏运输、冷鲜加工、冷冻贮藏、冷冻配送到消费终端的冷链物流体系,重点推进100万头生猪深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专业性服务外包基地,有序承接服务业转移。

大力发展生活(消费)性服务业,增强消费扩张力。以壮大龙头企业和培育知名品牌为重点,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全面提升餐饮、住宿、商贸等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消费,加快建立家政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家政、养老、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扩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中介咨询等服务消费。培育时尚消费,积极引导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消费。扩大品牌消费,鼓励一站式大型购物中心、品牌专卖店、中心综合超市发展。扩大节会消费,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完善全县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建立稳定的产供销一体化流通链条,有效解决农副产品“卖难、买难”问题。着力构建市场供应与政府保障供应相协调的住房供应体系,健全完善物业服务体系,满足不同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专栏8 消费性服务业

1.完成县城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0个标准化菜市场和乡镇5个次批发市场、30个集贸市场的新建改造,基本消除马路市场,搭建农产品安全监管平台。

2.逐步实施农产品直采直销直配工程,支持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餐对接和网上对接。

大力发展公益性服务业,提升品牌竞争力。扩大教育、卫生等服务领域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养老、生活保健、休闲娱乐、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

专栏9 重大服务业工程

1.农产品市场项目。双峰县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项目;农产品批发市场;县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农资配送中心;竹木产业物流园项目;中盛商业广场农产品综合市场等。

2.商贸项目。财智时代商业综合体;网上城西大市场;汽车商贸服务城;万新财富商业广场;走马街镇财富中心等。

3.物流项目。双峰县商贸综合物流园;双峰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火车北站铁路物流园;丰厚物流园;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改扩建项目;湖南国能一志储配煤基地项目等。

4.公益性服务业项目。双峰县老年人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改扩建工程;社会福利院;城区社区规范化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

10.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目标,加快服务业向创新驱动、多元开放、融合集聚、高端高质的方向发展,实现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的耦合,形成集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公共服务功能三位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农业与信息业、旅游业融合。以电子商务为平台、以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定制农业、信息农业,鼓励支持和加快发展“订单”农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保持传统乡村风貌,传承农耕文化,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扶持建设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依托优势农产品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1-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组织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重大工程,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智能产品制造业和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通过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商业模式及业态创新,鼓励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好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互联网+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教育、旅游、医疗、养老健康等产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发展、升级做强。

第四章 实行基础先行,完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完善基础设施是我县经济加速转型的重要保障,在经济新常态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扩大有效投资的直接手段,又能为经济转型发展搭建支撑平台,“十三五”时期,要织牢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四张基础设施网”,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

11.织牢交通基础设施网。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综合运输体系为目标,坚持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方向,构筑大通道,疏通微循环,理顺关节点,加快完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

专栏10 交通保障工程

1.铁路网建设工程。双峰至湘乡城际铁路,连接长株潭城际铁路;双峰至娄底城际铁路,连接3+5城市群城际铁路;安张衡铁路。

2.高速公路成网工程。沪昆高速公路复线工程醴陵至娄底双峰段;衡韶高速(南岳—富厚堂—韶山);娄衡高速、娄益高速。

3.城乡路网和环境提质工程。农村公路拓宽改造;G320一级公路改造;G234双峰段等国道建设;S342线杨梅山至太平寺;S334线县城至古塘;双峰火车北站至杏子;沙塘至荷叶九峰公路;双峰火车北站到杏子;农村公路油返砂(水泥混凝土返砂;火车北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县城南北环线等。

4.内河航道畅通工程。涟水复航;测水航道改造;渡口码头建设、港口建设、锚地建设等。

12.织牢能源基础设施网。以开源、节流、减排为重点,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发展煤炭清洁开发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加强电源建设,积极发展水电、风电、生物质能与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加大对水电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快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推进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建设。加强电网建设,完善网络结构,增强电网供电输电能力。加快实施农村沼气技改,提高天然气的普及使用率,推进煤制天然气和煤层气开发。加大天然气管道建设力度,推进“气化双峰”进程,提高管道天然气气化率。

专栏11 能源保障工程

1.风光电清洁能源工程。五菱电力风力发电项目;金风科技风力发电项目;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厂房光伏发电综合利用工程。

2.燃气管道建设工程。县城燃气输配工程(娄底—双峰长输管线);县城及乡镇管道天然气工程。

3.能源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双峰县太洪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加油站加气站扩能提质工程;110千伏变电站改造;农村电网建设。

13.织牢水利基础设施网。进一步健全水资源配置和防洪减灾体系,完成县城防洪工程、涟水治理工程和重要河段治理工程、农村河道和山洪灾害河道治理工程、治涝工程。加强惠民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双峰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比率达到90%,实现100%的乡镇、85%的行政村通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80%以上,供水保证率80%以上,水质合格率95%以上;完成7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新建两丝中型灌区和10个小型水源工程配套渠道;对燕宵、江边水库和13处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两丝中型水库和6处小型水源工程,做好水府庙水库调水工程规划和前期工作。健全节约用水机制,开展节水型示范载体创建,控制用水总量在4.5亿m3内。加强水资源保护,完成4处地表水、6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强化水土保持,初步建成县水土流失监测系统。

专栏12 重大水利工程

水府庙水库引水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防洪治涝综合治理工程;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两丝水库建设工程;山洪沟治理工程;湘江侧水河、涟水河、四安埠河、迷水河、涓水河娄底市双峰县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地下水水质保护工程;县级山洪灾害防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工程。

14.织牢信息基础设施网。互联网已经跃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性基础设施,要加快推进固定宽带网络升级工程,大力推进光纤到楼入户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示范县建设,实现城区、集镇和行政村、自然村光纤全覆盖,农户家庭宽带入户率超过60%。加快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工程建设,推进4G网络全覆盖,推动无线宽带网络平滑升级,实现无线局域网对县城区和乡镇全覆盖。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建成城乡一体的数字化、双向化、宽带化广电网络。加快各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电子政务服务中心等功能性服务平台,全力提升信息数据存储和服务能力,以信息高速公路推动全县跨越式发展。

专栏13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全县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宽带乡村”工程示范县建设;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双峰农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县城区数字化城管项目;现代办公系统建设;国家基本气象站迁移工程;动物检疫,防疫中心平台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第三篇 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强化潜能挖掘,

为建设“富厚新双峰”构建新体制

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改革促动、开放带动和供需联动战略,全面增强县域发展的活力、动力和合力。

第五章 加快推进创新和改革,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坚持政策支持与创业者努力相结合,合理整合政府公共资源,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形成创新引导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局面。

15.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重视原始创新,推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计划,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扩大科研经费投入,灵活运用政策、市场手段,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加快培育多层次的企业研发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和行业创新中心。鼓励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加强与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构建产学研用合作创新联盟,创建一批科技产业化平台。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推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吸引科研人员、大学生、境外人才来双创业,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专栏14 创新创业平台总体功能布局

1.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着力推动县经开区科技创新创业园这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功能提升,重点引进技术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前景的创业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度高、高科技人才密集的创业园区。培育省级以上的高新技术中心5个,吸引湖南大学等10所重点院校在园区建立科研工作站。

2.推进创新创业示范街建设。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永丰镇创新创业示范街的开发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集聚创新人才。

3.推进公益性创业孵化基地各功能平台落地。推动青树坪富厚商业街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发挥孵化基地在创业孵化方面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

4.推进商务资源创业中心功能提升。以“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快研究资源整合方案和功能定位,创新民生服务方式,完善物流网络,推动电商进农村。

5.推进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整合县内职业教育资源,引入创业专家开展创业教育,不定期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指导,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6.推进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土地有效合理流转,搭建一批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见习基地,支持农村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16.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抓手”,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端、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我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重点是创新体制机制,扶持实体经济,增加有效供给;基本要求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有效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要减少对正常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履行好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动力活力。二是要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在人工成本、税费负担、“五险一金”、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方面研究出台政策。同时,要帮扶重点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三是要化解过剩产能,处理那些长期亏损、债台高筑、无药可救的“僵尸企业”。对这些“僵尸企业”,必须停止补贴和保护,实现市场出清。对那些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要予以扶持,加强技术改造和市场拓展,力争升级做强。四是要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成长,发展健康、教育、养老、旅游、文化等有基础、有优势、有市场、有潜力的服务业。五是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发挥“双创”、“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形成创业创新格局。六是要提高要素生产率,劳动力方面要抓好职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土地方面要抓紧清理利用闲置土地,积极稳妥推动农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资金方面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乱问题;技术方面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技术转化率。

第六章 加强对接融合,激活区域发展活力

17.拓宽开放空间。全方位拓宽利用县外资本领域,推进工业、商贸、旅游、金融、文化、卫生、环保、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向纵深开放;最大限度地拓宽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空间,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社会事业领域,依法平等向社会资本开放,重点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社会事业领域。通过吸收境内外投资中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力促扩大开放与改革创新良性互动。要加强内引外联,积极探索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在更大广度、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18.对接融合发展。做好规划对接融合,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一带一部”、中部崛起战略、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三角”联动、沪昆经济带等合作平台,加强内引外联,积极探索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推进传统产业“走出去”,新兴产业“引进来”。做好交通融合,加快高铁、城轨和高速、干线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市政基础设施硬件对接,进一步缩小双峰与长株潭娄之间的时空距离。做好产业融合,加强与长株潭娄产业发展的协作配套,立足双峰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煤炭、建材、农机、不锈钢、汽车配件等能源原材料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比较发达的长株潭城市群及娄底市形成产业链条紧密对接,建设长株潭娄先进制造业协作区;依托较为丰富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做好技术融合,充分发挥长株潭地区科教资源集聚和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强长株潭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发展、科技金融、文化科技融合、人才引进、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先行先试,建设长株潭技术孵化基地。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通过把双峰建设成为长株潭娄的发展后方和产业协作区,借助长株潭娄的先发优势打造双峰产业与城镇发展的后发优势。

19.大力招商引资。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立足于我县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深入实施“双商返双”战略,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回归招商、精准招商。要进一步注重引资与选资并重,坚持高端取向、着眼长远,严格执行投资强度标准,提高准入门槛,综合考量项目投资额与财税回报率,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占地少、土地利用率高、财税贡献能力强的项目,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要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积极探索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无地招商模式,大力引进县域外企业集团在双设立公司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

第七章 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抢抓新一轮改革机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以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以问题为牵引解决发展环境不优、发展活力不足等瓶颈,全面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攻坚,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20.优化投资环境。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制度和政策体系建设并重,从营造高速、快捷投资环境转向诚信、安全投资环境并重,从劳动力成本吸引转向产业发展吸引并重。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公开的政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调度推进力度,确保重大项目高效推进。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加大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园区专业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巩固提高各类会展经济的层次和水平,积极打造更多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交流合作平台。

21.提升行政管理效能。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放管结合,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关系,推动政府向市场、社会、基层政府放权。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清权、减权、制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并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优化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严格编制管理。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加强重大决策的督查评估,探索开展第三方评估。

22.完善各类所有制经济体制机制。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盘活国有资本资源。进一步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增长、促创新、扩就业、增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梳理清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障碍,创造条件让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商务行政处罚机制和行政执法、司法、银信部门衔接的信息共享平台。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探索建立民间融资监管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3.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要素合理、合法、优化、高效配置。规范行政审批管理,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改革创新。稳妥推进“三规合一”,形成全县空间规划管理“一张图”,空间规划协同管理“一个平台”,项目协同审批“一张表”,保障实施“一套机制”。多管齐下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租赁经营、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推进城乡要素资源和公共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农村土地交易中心建设;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完善土地产出效益和新增建设用地挂钩制度,建立低效利用土地市场化退出机制;推进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逐步推行工业用地租赁制和先租后让,推广中小企业供应标准厂房模式,研究工业地产等新型土地利用形态的支持政策。加快推进以土地林地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完善土地林地流转奖补政策。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以劳务、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入股的农村新型合作模式。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24.完善文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文化强县”战略,提升双峰文化品位。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推进国有文化资源整合重组,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健全文化产业运行机制,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鼓励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依托双峰丰富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全覆盖、保基本、促完善、可持续、重实效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扩大文化对外交流,以曾国藩大讲堂等活动为平台,加强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增强双峰文化对外传播能力。

25.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以健全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科学的决策和责任制度以及绿色考评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探索实施领导决策、部门会审、专家论证、群众参与的科学决策程序。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建立财政性环保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力拓宽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渠道,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快探索建立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进“多规合一”,划定城镇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三类空间开发管理界限。

26.完善司法和社会体制机制。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等;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健全法治工作部门和法学教育研究机构人员的双向交流与互聘机制,深化律师管理制度改革等。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构建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

第四篇 加快推进人文引领,强化融合发展,

为建设“富厚新双峰”培育新潜力

依托湖湘文化、湘军文化、曾国藩文化底蕴和品牌优势,充分挖掘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大突破。

第八章 挖掘整理人文资源

双峰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保护开发曾国藩故居和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蔡和森同志纪念馆、衡宝战役烈士陵园、中共湖南省委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地、洛阳湾古建筑群、雷峰山佛文化以及仙人寨、观音殿等人文景点。整理研究民间书画、根雕、木偶戏、唢呐、铜鼓乐、溪砚等双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积极创建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湘文化和家教文化,以蔡和森、蔡畅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向警予、蔡畅、唐群英、秋瑾为代表的女杰文化,以王憨山为代表的书画文化等文化产业和品牌。

专栏15 “四大文化”品牌

积极创建“四大文化”板块:

1.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湘文化和家教文化。

2.以蔡和森蔡畅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3.以向警予、蔡畅、唐群英、秋瑾为代表的女杰文化。

4.以王憨山为代表的书画文化。

第九章 加强文化旅游融合

根据全县拥有的旅游资源及分布情况,以曾国藩故居为龙头,分五大旅游板块进行开发建设。一是建设以曾国藩故居为龙头的人文旅游。主要依托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白玉堂、大夫第、万宜堂、天子坪、石鸡寨、紫云峰等开发,将曾国藩故居打造成享誉全球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二是建设以蔡和森、蔡畅文化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主要依托蔡和森纪念馆、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秋瑾故居、女杰文化、湘军文化、烈士公园、文化书画一条街、大村地下党支部、中共湖南省委旧址等加大挖掘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将蔡和森蔡畅故居打造成国家AAAA级景区。弘扬红色文化,积极推进我县与法国蒙达尔纪市友好城市建设。三是建设以水府庙、紫云峰、九峰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主要依托国家湿地公园水府庙水库和省级森林公园九峰山开发,将水府庙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四是建设以雷峰山、观音殿为代表的宗教旅游。依托雷峰山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将其打造成国家AAAA旅游景区。五是建设以锁石镇油菜花基地为代表的“花之缘”和以青树坪镇大联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依托双峰区位条件,特色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加快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游、红色文化游和历史人文游,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推进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的相互衔接,完善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推动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影视等新型业态,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功能区域、文化产业基地和标志性基础工程,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聚集力和承载力。

专栏16 “五大旅游”板块

1.以曾国藩故居为龙头的人文旅游。

2. 以蔡和森、蔡畅文化为代表的红色旅游。

3.以水府庙、紫云峰、九峰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

4.以雷峰山、观音殿为代表的宗教旅游。

5.以锁石镇油菜花基地为代表的“花之缘”和以青树坪镇大联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等。

第十章 提升文化发展活力

健全文化产业运行机制,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鼓励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按照全覆盖、保基本、促完善、可持续、重实效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以曾国藩文化为平台,加强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增强双峰文化对外传播能力。

专栏17 文化工程

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儿童图书馆;双峰县美术馆;双峰县文化馆;青少年健康体育培训基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心等。

第十一章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双峰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能量和富民强县为主基调、主旋律,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进一步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第十二章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打造成为支柱产业,鼓励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促进文化与旅游、农业和本地资源相融合,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链条。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兴办文化产业。推进双峰文化“走出去”,增强“湘军文化”影响力。

专栏18 文化创意产业工程

中影影视双峰基地;湄水湾书画一条街;湘军文化创意园;国藩溪砚文化产业园;双峰县CS野战基地与户外活动中心;“GFS”石基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双峰县衡宝战役烈士陵园;走马街书画艺术创作园;梅仑山文化产业园等。

第十三章 强化旅游公共服务

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湖南省乡村旅游(区)点。打造以锁石花之缘为龙头的乡村旅游品牌,构建农旅商文相结合的新业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旅游休闲小镇。支持农业电商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实施全县交通干线与各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加快县级和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旅游景区、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旅游指示标识、导览系统、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

专栏19 旅游产业提升工程

曾国藩故里旅游区开发项目;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保护开发;双峰县红色旅游;紫云峰、猪婆山、黄龙大山风电场综合旅游开发;湖南大联乡村旅游度假体验区;大湘西精品旅游线路之青树坪;锁石镇油菜花乡村旅游项目;仙神寨风景区旅游开发;农村生态公园建设;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水府庙休闲旅游开发项目;曾氏耕读文化园;测水河、小三峡旅游观光;紫云峰梯田保护与开发;宗教文化保护及开发;湘军故里寻古文化旅游项目;林海花海特色观光休闲项目;万亩荷花基地;上峰水库黄桅子花观光旅游开发项目等。

第十四章 实施区域联动发展

依托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和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交易会等合作平台,以旅游交通互连、旅游线路共推、旅游信息平台共建、市场监管互动为重点,深化与周边省市的区域旅游合作,构建统一、便捷、有序的区域旅游大市场。以沪昆、长韶娄等高铁线路为纽带,加强与沿线省市区的对接合作,共同打造高铁旅游精品线路。依托韶山和南岳两大AAAAA级旅游区,促进区域旅游市场的融合发展。推进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旅游板块协同发展,积极融入湘江旅游带、京广高铁旅游带、湘南山水人文旅游带、湘西南生态旅游带、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等黄金旅游带。利用曾国藩故居旅游资源,适度推进与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合作。继续加大旅游品牌宣传力度,完善上下联动、部门联合、政企联手的宣传促销机制,进一步扩大“游国藩故里,品湖湘文化”总体旅游品牌形象的影响力。大力发展智慧旅游,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第五篇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强化民生改善,

为建设“富厚新双峰”共营新境界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在大湘西板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创美好幸福新生活。

第十五章 促进城乡统筹,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27.明确功能发展定位。落实国家、省、市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全县范围内,从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出发,把握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与发展特点,明确不同的政策方向和政策重点。推进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建设,引导各类要素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集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着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融合;对农产品主产区,大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和粮食安全,继续深入推进我县国家粮食主产区建设;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落实生态红线,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发展适宜产业、绿色经济、传统手工业。积极争取双峰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28.加快城乡一体建设。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引导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空心化”趋势,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合理调剂、配置土地指标,解决城镇化用地不足问题,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29.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围绕建好新城区、提质老城区、优化开发区,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边界,扩容提质并重,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分区,突出“两轴、两带、三区”的空间布局,“两轴”:沿和森路东西轴、国藩路南北交通轴;“两带”:湄水河人文景观带、四安河生态休闲带; “三区”:城东文化休闲居住区,城西工业园和商贸物流区,城中现代商业核心区和行政文体居住区。按照“加强维护,合理开发,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加强复兴路段的旧城区改造。突出加快完善城市路网,着力建设好东西向南北环线、南北向城市主干道,配套建设城市供水、供气、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人防、消防、公交站场等功能设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交通、治安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和城市管理集中执法,提高依法管理城市水平。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和文化挖掘,加快推进县城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到2020年,县城城区用地规模21.5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20万人以上。

专栏20 县城功能布局和分区(两轴、两带、三区)

1.“两轴”。沿和森路东西轴、国藩路南北交通轴。

2.“两带”。湄水河人文景观带、四安河生态休闲带。

3. “三区”。城东文化休闲居住区,城西工业园和商贸物流区,城中现代商业核心区和行政文体居住区。

30.增强城镇辐射能力。以娄底城镇带(融城)协调发展规划实施为契机,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抓手,以新型城镇建设为主体形态,以县城建设为重点,以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为支点,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县城建设和治理水平,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相互支撑,构建“一主 、三次”的倒“T”轴城镇空间结构。构建以县城为县域主中心,“青三甘”城镇区、太平寺城镇区、荷叶城镇区为三个县域次中心”的“一主三次”的城镇空间布局。明确重点镇的发展定位和主要职能,着力抓好“青三甘”、太平寺、荷叶三个县域次中心城镇区建设。加快以中心城镇区为核心的区域性城镇群建设,通过县城和中心镇建设的带动战略,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三级梯次推进的城镇体系,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

专栏21 县域城镇空间布局(一主 、三次)

一主”。县城为县域主中心;

“三次”。三个次中心城镇区

1.依托青树坪传统商业中心和三塘铺镇、甘棠铺镇的水泥、“三铸”等产业,深入推动青树坪镇、三塘铺镇、甘棠铺镇的融合发展,打造 “青三甘”工贸型城镇区;

2.依托娄底中心城区辐射、娄邵铁路改造、新建双峰火车北站、娄衡和娄新高速公路等有利条件,建设以太平寺为中心的商贸物流城镇区;

3.依托曾国藩故居、蔡和森故居旅游开发,建设以荷叶镇为中心的旅游文化城镇区。

31.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推进以优化农村规划布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乡风文明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和中心村建设,建设具有双峰特色的湘中新居。推进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相适宜,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打造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宜居村落。建设富裕活力新农村,以示范村、试点村、名村及国道、省道沿线村庄为重点,强化对各基层村庄的规划编制、管理技术指导,提高规划编制水平;着力加快国道、省道及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城乡交通和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供水、供电、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美丽文明新农村,围绕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改水改厕、污水处理和村庄绿化等方面,加强政策配套,加大资金投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最终形成自然生态区、人文历史发展区、水乡风情区、休闲农业区、健康疗养区、生态果园区、休闲旅游区、特色产业区和耕读体验区等乡村发展区。

专栏22 美丽乡村工程建设

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省两型社会示范乡镇建设;全国小城镇重点镇建设;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建设;集镇建设和改造升级项目;双峰县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建设工程;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等。

第十六章 加强环境保护,打造绿色生态文明家园

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放心食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围绕资源瓶颈制约和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着力建成湘中生态示范区。

专栏23 节能环保产业工程

乡镇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双峰县普及秸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双峰县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LED节能灯;县乡垃圾处理成套设备生产线;废水治理工程;利用废弃边料制造电机定转子铁心生产线项目;县城区、乡镇生活垃圾快速收集转运项目;普及太阳能热水照明及发电项目;琳鹰灯饰年产节能灯具500万套生产线项目等。

32.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努力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更加高效节约使用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循环利用等各方面,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强化节约用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耕地、林地、工业用地等方面实行最严格的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加大宅基地整理复垦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拓展后备土地。强化节约用水,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约用水的利益调节机制,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和工业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强化节能减排,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成上级下达的“十三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切实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和化工、冶炼、医药、造纸、木材加工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水耗及“三废”排放量;大力实施节能工程,积极推广节能建筑,扶持建筑节能产业发展。加快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加快推动能源价格改革,通过合理价差推动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生产消费比重。

专栏24 生态环境保护类工程

1.国土生态整治工程。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建设;矿山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项目;双峰县水府庙库区环境保护与开发;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湄水河东湿地保护项目;生态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双峰山、塔子山、丛毛大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

2.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双峰县制砖行业窑炉烟气二氧化硫治理工程。

3.“两供两治”工程。乡镇自来水水源提质改造建设;全面整治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城中河综合治理保护工程项目;秸秆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发展工程等。

4.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原坳头山磺矿污染区土壤综合治理工程;双峰县原梓门桥铅锌矿22万立方米历史遗留尾砂综合治理工程;全县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等。

33.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以“天蓝、水净、地绿”为目标,高度重视山体、水体、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着力开展生态恢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已污染地区的修复治理,建设生态屏障。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对工业废气、建筑扬尘、汽车尾气、秸秆焚烧和固体废弃物的控制和治理。争取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进一步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城市绿荫行动,实施增绿提质工程,提高空气净化能力,不断提升生态品质。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行工业循环水利用;加大水域治理投入的力度,做好饮用水源的保护,全面实行流域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减少工业废水、废渣对主要水域的排放。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完善土壤保护和生态修复机制,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主要流域周边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划定优先保护区域,做好植树造林工作,提高水土保持和水源地保护能力;建立健全以湘江流域为重点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制度;加快推进对县内煤矿、石膏矿、磺矿等主要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房屋、农田、耕地及植被恢复治理,以及“三废”的无害化处理。加强农业污染治理。教育引导村民合理规范使用农药,规范各类畜禽养殖场排污管理,科学减少畜禽粪便、污水对农村环境的污染,有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加大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强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快绿化双峰建设步伐。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重点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裸露山地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抓好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大力实施“四边”绿化,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建设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全面提高森林防火装备水平,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救工作科学化,使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力争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初步建成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

34.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探索建立和推广城乡环境整治模式,实施“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工程,创造和保持整洁、优美、文明的城乡人居环境。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深入治理垃圾乱扔、摊位乱摆、车辆乱停、污水乱排、广告乱贴“五乱”行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回收利用等设施体系建设、运营和管理市场化机制,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加大农村改厕力度,提高安全饮用水和无害化厕所普及率;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努力探索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和管理方式。

35.推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理念,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积极参与绿色志愿者活动。改进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广泛使用节能型家电、节水型设备等绿色产品。推广节能环保型汽车,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研究出台社区、学校、医院、机关、景区、乡镇、企业、园区等两型低碳标准,深入推进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两型低碳示范创建。

第十七章 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标,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以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为着眼点,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出发点,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民生明显改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6.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到2020年,全县10.2万贫困人口、122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在大湘西板块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加强部门联动,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模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连结机制,重点培育壮大一批扶贫产业,推进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把我县建设成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大力开展扶贫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加大力度“保基本”,整合扶贫资金,推动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六到户”,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新农合、新农保以及卫生、医疗、住房等水平;突出特困村、特困户等帮扶重点,采取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救灾、大病医疗救助以及失业、义务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手段,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权利。加大库区移民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选派优秀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驻村驻户,点对点帮扶贫困村,零距离服务贫困户,做到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工作队不撤出。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向贫困宣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专栏25 精准扶贫工程

以建档立卡的10.2万贫困人口和122个扶贫村为主战场,分年度制定减贫计划。重点实施驻村帮扶、特色产业、贴息贷款、易地搬迁、危房改造、“雨露计划”等扶贫项目,确保扶贫对象在规定时限内稳定脱贫。

双峰县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项目。四种安置方式:统一规划建设,免费入住方式、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政府补助方式、自购商品房,政府补助方式、按规定分散建,政府补助方式;推行五保户和特困户现实无房户阳光工程;利用安置区的特色优势资源,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培育特色产业。

易地扶贫搬迁。计划用5年时间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易地搬迁20576人,同步搬迁2288人的任务。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为目标,坚持保障基本,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建设标准,使全县贫困户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初步匡算,“十三五”期间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约13.6亿元。资金来源:一是由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引导农户自筹部分建房资金;二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市场化运作的省级投融资主体注入的项目资本金和省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设立的专项建设基金;三是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提供易地扶贫搬迁长期政策性贷款,拼盘13.6亿元。立足资源特点和当地生活习惯,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扶贫产业发展相结合,规范安置区(点)建房风格、层数、规模等完成建房任务,按“三通一平”的要求配套安置区(点)基础设施,整合教育、卫生等部分资源,全面解决安置区路、水、电、医、学校、户籍等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加快发展后续产业,支持安置区(点)利用好土地流转政策,发展现代农业。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按“一村一品”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到2020年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受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与全县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37.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争创教育强县。继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提升幼教质量。努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均衡发展。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特教教育,为智障、听障等残疾儿童提供服务。着力实施卓越职业学校建设计划、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计划、农村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切实增强职业学校服务能力。

专栏26 教育提质均衡工程

农村普通高中改造;双峰一中新校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改薄工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少年儿童图书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工程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训中心;科学技术展览中心等。

38.提升卫生保障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推动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和软实力建设,完善以县级医院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级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着力推进慢性病防控政策落实,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促进“健康双峰”建设。

专栏27 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民营医院建设项目;县城及乡镇文化休闲广场建设;双峰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双峰县妇幼保健院搬迁工程;乡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湘中戒毒康复中心;双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双峰县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实验大楼及全县疾控网络建设等。

39.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在建设标准、功能配置、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支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改善条件并向社会开放。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专栏28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双峰县养老服务布点建设工程;双峰县社会福利院;青树坪镇红星养老院;双峰县养老服务中心;双峰县医养中心建设工程;双峰县老年活动中心等。

40.积极发展文体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综合管理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全面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县城“一场三馆一中心”建设。培育有影响力、有双峰特色的赛事品牌和体育市场,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专栏29 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工程

村级文体中心;村部建设;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双峰二中扩建工程;青树坪镇九年一贯制私立学校等。

4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教育助学制度、城市住房廉租等“五大社会救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现实生活问题。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增强公共保障能力。

专栏30 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工程

双峰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天网工程”建设;强制隔离戒毒所毒品检查站民警训练场;社会服务网格化管理;大中型水库特困移民避险搬迁;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综治信息系统和综治平台建设等。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

专栏31 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

1.城市棚户区改造;

2.县城安置区建设:经开区安置区、土乔安置区、绍塘二期安置区、印塘安置区、宋江安置区、茅坪安置区建设;

3.两丝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区建设;

4.教育系统公租房建设;

5.乡镇机关公租房建设;

6.乡镇卫生院公租房建设等。

42.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深化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机制。着力加强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三社联动”的新型社会自治体系。健全完善基层社会自治机制,不断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努力促进政府管理和社会自治的衔接互动。大力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继续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监督管理和党建工作,稳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切实发挥社会组织的系统作用和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平安双峰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社会治安管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工作,加强消防、交通、监管场所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街面监控、小区视频监控及“天网工程”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天网工程向乡镇延伸,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标本兼治,突出重点,严格落实禁毒工作各项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完善矛盾调处多元化解机制,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遏制和有效防范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健全新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建立健全各类安全体系和应急机制,建立对洪涝、干旱、山体滑坡、火灾、畜禽瘟疫、食品安全事故、重特大交通事故和企业易燃易爆设备与物品等长期反危机和突发应急处置计划和预案。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舆论引导工作,切实做好互联网舆情应急监管。

第六篇 加强党的坚强领导,强化规划保障,

为建设“富厚新双峰”提供新支撑

保障规划有效实施,要在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强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提高领导全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第十八章 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谱写中国梦的双峰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3.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委对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和保证这些机构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形成齐心协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

44.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5.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全县人民建设双峰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健全规划重大事项实施情况公开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和公众评议机制,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4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和重大人才工程,建立健全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急需紧缺型人才,着力发现、培育、集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政府投入导向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健全有利于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政策体系。

47.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推进全社会法治信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群众性普法教育,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基层组织、部门、行业依法治理。保持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基本架构稳定,坚持党组织对其他基层组织的领导,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48.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学习、宣传、贯彻“两条例”,牢记各项廉洁自律规范和党的纪律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监督,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督促检查、绩效考核和监督问责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49.动员全县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社会力量,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支持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职尽责,强力推进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军事变革,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推动双峰发展上来。

第十九章 形成规划实施合力

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强化政策统筹协调,科学配置公共资源,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规划实施。

50.强化政府履责。各乡镇(经开新区)、各部门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切实落实好总体规划涉及本乡镇(经开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目标和任务。完善财税、金融、产业、环境等政策体系,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规划确定的约束指标和重点任务、重大项目要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要求,分解明确年度目标、工作指标和推进措施,确保如期完成。

51.强化财政保障。财政预算要与规划实施衔接协调。财政规划、年度预算安排要根据本规划的目标任务安排支出规模和结构。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优化配置,确保投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运用财政杠杆,创新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

52.强化市场作用。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第二十章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加强规划衔接,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强化评估监测考核,建立保障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

53.建立健全规划体系。乡镇规划、专项规划要与本规划相衔接,切实贯彻本规划战略意图和主要任务。健全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乡镇规划等为支撑的发展规划体系。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协调,形成规划合力。年度计划要与总体规划衔接,并予滚动落实。

专栏32 “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

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规划;2.财政发展规划;3.民政事业发展规划;4.城镇化发展规划;5.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6.环境保护规划;7.县城城市发展规划;8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9.电力发展规划;10.交通发展规划;11.安全生产规划;12.高新技术发展规划;13.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14.卫生发展规划;15.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16.生态建设规划;17.畜牧业发展规划;18.水利水电发展规划;19.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20.农机产业发展规划;21.教育发展规划;22.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发展规划;23.旅游业发展规划;24经济开发区规划。

54.加强重大项目支撑。“十三五“期间,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3大块项目,拟实施重大项目394个,总投资1596.23亿元以上,实现总量、质量、效益提升。坚持滚动开发、动态更新,加快重大项目库建设,推动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成一批、补充一批的良性循环。

55.加强实施评估考核。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各级政府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完成规划中期评估和末期全面评估制度,并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全县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锐意进取、艰苦创业,努力开创“十三五”时期我县发展新局面,建设更加富强、美丽、幸福的新双峰,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附:双峰县“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草案)

《双峰县“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草案)

编 制 说 明

《双峰县“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以下简称《项目库》)自2014年10月县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以来,按照省、市的相关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举全县之力,通过广泛调研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各单位部门联动协作共同编纂完成。

《项目库》编制工作至2016年元月6日截稿时止,一度收集项目1000余个,历经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县委全委会议以及县人大常委会议审议,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多轮甄选、整理,共收编项目394个,总投资达到1596.23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436.77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项目库分为3大类。第一类为产业发展类项目,共收编185个项目,总投资为627.55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571.45亿元;第二类为基础设施类项目,共收编141个项目,总投资为804.02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711.12亿元;第三类为社会民生类项目,共收编68个项目,总投资为164.66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54.20亿元。

《项目库》所有项目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我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作动态调整,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将全部纳入县重大项目储备库。至此,为科学谋划双峰未来五年的发展,《项目库》建设将继续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从而达到精益求精,日臻完善的目的。

?